当前时间:
导航菜单
文章正文
苗 圩:制造业互联网化正成为一种大趋势
作者:  发布于2014-09-14 22:35    文字:【】【】【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显得重要而紧迫。适应制造业发展新趋势,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5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14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做了题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的主旨报告。

    把握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苗圩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

    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向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技术发展正在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方式带来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实时感知、采集、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促进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和企业间的协同制造,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使智能、网络制造、柔性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从某种程度上讲,制造业互联网化正成为一种大趋势。

    另一方面,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这些变化一是由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变;二是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三是由传统制造企业向跨界融合企业转变。

    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渗透,及其带来的工业互联网、工业云等一大批新的生产理念,制造业互联网化呈现出智能产品、众包设计、智能制造、在线服务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商业模式等几大鲜明特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国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在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并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苗圩表示,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首先,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苗圩称,力争在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针对我国工业基础能力不强的问题,要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推广典型经验,着力解决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缺失问题,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促进我国工业基础能力迈上新台阶。

    其次,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今后,要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上狠下功夫,注重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配套设施和相关法制制度,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注重加快法制风险投资、技术转让、管理和战略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制造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最后,着力加强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充分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

    同时,要全面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和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此外,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充分激发和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苗圩指出,两化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应用导向、基础先行、产业支撑、安全为要的总方向,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建设和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去年以来,工信部借鉴ISO9000、ISO14000的做法,研究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国家标准,推动建立第三方认定服务体系,健全支持两化深度融合的技术标准规范,引导企业开展符合性认定。今年,我们将选择500家企业开展贯标试点,争取年内200家以上企业基本达标,并不断验证和完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

    第二,全面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对大企业,重点是围绕设计、制造、营销等环节,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制造工艺智能化水平,加快工艺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上一篇:各国频出战略牌 工业创新待加快 下一篇:Basler技术开发研讨会哈尔滨专场召开在即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www.isch.com.cn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2-2018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