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工业创新浪潮,主要表现为纷纷出台创新政策、加大创新投入、创新竞争更加系统化、创新周期不断缩短等。这也给我国的工业科技创新带来诸多挑战,包括创新投入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我国的创新空间被日益多样化的创新模式所挤压及单兵作战的创新能力无法与欧美匹敌等。为此,赛迪智库工业科技研究所认为,要提高我国的工业科技创新能力,迎接新一轮的工业创新浪潮,核心任务是要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创新联盟建设、推进产业链创新模式及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启动再工业化战略,聚焦实体经济领域的创新活动,掀起了新一轮工业创新浪潮,以求经济的快速复苏。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紧跟其后,以实现经济的转型。其中,3D打印、新能源、互联网等领域成为各国创新的重点,被誉为新工业革命的代表。面对这一态势,我国应如何抉择以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命题。
国家创新战略频出
各国在新一轮工业创新浪潮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纷纷出台创新新政,强化创新战略的顶层设计,其中表现突出的是美国、日本、俄罗斯等。2011年,美国先后颁布了《美国创新战略》、《美国发明法》,旨在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确保经济的增长与繁荣,抢占创新制高点。
2013年3月,俄罗斯制定了《2013~2020年俄罗斯国家经济发展与创新型经济计划》,强调从根本上提高创新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保证科研成果商业化和新技术的应用,并实施区域创新发展政策。2013年6月,日本通过了《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提出政、产、学联合推进创新的新思路。顺应新一轮工业创新浪潮,我国也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投入持续加大
尽管近几年多数国家经济不景气、财政预算吃紧,研发投入仍逐年递增。从全球层面看,2012年全球41个国家的研发支出预算总额为15170亿美元,预计2014年将增长到16180亿美元,研发支出预算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8%。
从国家层面看,美国是研发投入规模最大的国家,近几年研发投入预算逐年增长,预测2014年将达到4650亿美元,占全球研发支出预算总额比接近30%。相比于美国,虽然日本的研发投入预算规模仅为美国的35%左右,但其研发投入预算占GDP比例却是全球最高,近几年始终保持在3.4%的水平。其他发达国家中,德国是研发投入规模较大的国家,2014年的预算规模达到了920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仅次于日本。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研发投入的预算规模明显增长,预算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逐年上升。据R&D杂志统计及预测,2012~2014年期间,我国的研发投入预算规模从2320亿美元增加至2840亿美元,研发投入预算占GDP的比例也由1.8%提高至2.0%。
创新竞争系统化
与早期产品技术创新竞争占主导的情况不同,新一轮工业创新呈现出的一个最典型特征就是创新竞争系统化。
目前,创新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技术创新向产业链、价值链及经营模式、理念等方向演化,经历着由点到线到面的演变,创新的内涵日益丰富。
例如,引领全球创新浪潮的苹果公司在1997~2003年期间经历了产品创新的积累并实现了产业化,推出了风靡全球的iPod、iPhone、iPad等系列产品。其后,面对来自三星等竞争对手的压力,苹果公司拓展创新内涵,先后大胆实践了针对客户价值的理念创新、以i鄄Tunes、AppStore等平台开发运营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说,后者相对于前者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将创新的收益从单纯的产品价值拓展到服务价值领域,开创了产业跨界融合典范。
又如,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市场不断面临着新竞争,在没有产品创新的情况下,施行新的创新模式,与微软、康柏形成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主导了个人电脑行业,实现了转型发展。
创新主体契约化
随着创新系统化的发展,早期单兵作战的创新模式面临着资源、人才等瓶颈。为持续推动创新,不同企业之间、不同产业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开始展开创新合作,基于契约的联合创新快速发展,涌现了类型各异的创新联盟。
上一篇:智慧城市投资联合体成立 下一篇:苗 圩:制造业互联网化正成为一种大趋势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www.is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