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导航菜单
文章正文
陈全生:制造业亟需实施技改贴息的政策支持
作者:  发布于2014-09-14 22:30    文字:【】【】【
       

  “近几年,高端制造业向欧美回归,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中国该如何巩固其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如果能够守住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又该如何继续拓展国际市场?这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不能回避的问题”。

  日前,在第十届中国工业论坛上,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对如何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提出建议。他指出,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业占据重要份额。制造业是我国基础性支柱产业。时至今日,中国制造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不能轻易丢掉。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必须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既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又要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既要确保制造业的发展,又要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建议利用财政资金,运用市场手段,对制造业企业的技改贷款实施贴息政策,重点支持有市场潜力的制造业企业,将其设备普遍升级换代一次”。

  唯有技改贴息,才能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精彩言论:建议利用财政资金,运用市场手段,对制造业企业的技改贷款实施贴息政策,重点支持有市场潜力的制造业企业,将其设备普遍升级换代一次。

  我国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及利息支出的增长,2011年分别为32.7%和36.6%,2012年为25.9%和24.1%,2013年则呈现一位数增长,为6.1%和6.4%,比前两年下滑约20~30个百分点。对此,陈全生指出,数据反映的真实情况是,上百万亿元的流动性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工业企业资金非常紧张。而且,从发展趋势看,不论银行放贷再增加多少,也不会进入工业实体经济。

  为什么?原因是投资工业不赚钱。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工业品出厂价由107.5%掉到97.1%,一年之内连降10.4个百分点;同期,工业品购进价格连降14.4个百分点,平均一个月跌一个多点;更为严重的是,出厂价与购进价已持续两年多负增长,今年1~4月分别为98%和97.5%。出厂价格下降,就意味着企业产品卖不出去;购进价格下降,则说明上游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足见企业经营之艰难。特别应指出,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价格稍有上升,闲置产能就会启动,供给一旦增加,刚刚上升的价格就会又跌下来。

  2010~2013年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5.7%、13.9%、10.0%和9.7%,呈持续下降,今年1~4月为8.7%,为近几年的低点。2011~2013年制造业投资下滑的趋势更是明显,分别为31.8%、22%和18.5%,今年1~4月为15.2%。2011年增长30%,目前增长15%,降幅已达到50%。

  “价格上不去,企业赚不到钱,就没有人愿意投资,这是问题的关键”,陈全生指出,“要想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就必须要政府贴息”。

  政府不再审批,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操作

    “精彩言论:振兴制造业,就能增加就业,增加就业就增加收入,收入增加就提高市场购买力,购买力提高市场就兴旺,市场兴旺反馈给企业就扩大再生产,企业一扩大生产自然就增加就业。由此开始新一轮良性循环。

  陈全生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能让企业做的,政府不要插手;社会中介可以做的,政府也不要插手。要改变过去政府审批技改贴息的作法,政府只管规则的制定,并实施监督和惩处。

  他建议,一是企业自行向银行提出技改贴息申请,并提交《技改方案》和《还款计划》两份文件,银行正常审贷。《技改方案》和《还款计划》须经信用公司评级,技术公司论证,会计公司审计和担保公司担保等,评级、论证、审计和担保等均需付费。二是中介机构由制造业行业协会与专业中介机构的行业协会共同推荐,两类协会均需承担推荐失误的相应罚则。要优先选择合伙制性质的专业中介机构,因其为自己的执业行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受利益驱动,惧法律制裁,为长远打算,盈利性专业中介机构的负责程度不会比政府审批差到哪里去。三是政府职责是定期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抽查,重点审查《技改方案》的实施和《还款计划》的落实。对未能达到《技改方案》要求或未按期落实《还款计划》的,中介机构和企业都要承担相应经济赔偿责任。发现挪用技改资金,或制假骗贷,或滥用资金的,则首先吊销中介机构营业执照。

  实施技改贴息政策,既利当前稳增长,更惠长远持续发展

    “精彩言论:发展服务业无疑是正确的,但服务业是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产业,第一、二产业不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是发展不好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第三产业属二次分配领域,即人们要在第一、二产业里挣到钱,才能支付对第三产业的需求。

上一篇:我国核能行业将安全高效放在首位 下一篇:探索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智慧”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www.isch.com.cn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2-2018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