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即“robot”)一词被创造之初,其本意即是“苦力”,意指可替代人类做劳苦工作的机械组合。自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之日开始,时至今日,机器人几乎实现了全部最初的设想:它们在工业生产中身处危险和恶劣环境,代替人类从事着单调、频繁和长时间的重复作业,进行着对人体有害的物料搬运或工艺操作。
今天,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而对于中国的机器人应用而言,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并于2013年成为了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买家。“当前的中国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去年的中国机器人较前年增长了40%,而国产机器人增长近3倍。”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在2014 IFR-CRIA CEO圆桌会议上表示,“但中国的机器人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中国企业开始尝试使用机器人的时间并不长。”
事实上,无论是汽车等成熟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广泛普及,属于中国的“机器人时代”已经扑面而来。
“两极”分化的机器人产品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源于相关产业对机器人的巨大需求。“在我看来,有两个需求造就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杰高指出,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国,中国拥有着大量自动化程度较低的汽车制造厂,需要工业机器人来提高其自动化水平;而另一方面,中国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亟需用工业机器人来“提效降本”。
在汽车制造等机器人应用的传统领域,由于成熟度相对其他行业较高,虽然可靠用户保有量较大且前景向好,但在短期内并不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中国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大量人工参与的行业,如五金、卫浴、厨具、陶瓷等,随着人口红利的流失,这些行业逐渐出现了招工难、用工难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已然不可持续,未来必然将通过机器人来实现替代。
巨大的需求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前景,而需求的差异化又给机器人制造企业出了一道难题。“汽车和3C等行业需要大规模地使用自动化产品,对自动化程度要求很高,对技术、精度等也有较高的要求。”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孔兵话锋一转,“而与此同时,我们也有许多客户只需要工业机器人来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来替代人工,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将产品,甚至编程方法简约化。”颇具规模而又存在巨大差异的市场需求给机器人制造企业的研发带来了矛盾。
“机器人的系统需要更加柔性化,这对厂商而言十分重要,因为厂商同样要面对高中低端的不同用户。”孔兵认为,从中国市场的特性、高中低端的客户需求来看,解决方案的完整性和柔性决定了用户是否能把机器人系统用好。面对矛盾,各个企业纷纷祭出其应对“法宝”。
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戚怿绮认为“按需定制”将能够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据了解,ABB的研发部门自2005年落户中国以来,细致考察了中国当地的需求。“以饲料行业为例,中国的情况与国外存在巨大差异,中国的相关企业对机器人有着更高的需求。”她指出,相比国外,中国企业要求的强度更大、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其应用环境也更为恶劣,“由此,ABB研发部门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开发出了相应的机器人产品来应对市场需求。”
来自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伯基则表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十分重要:“广数在全国拥有40多个办事处,200多个服务人员,我们的机器人服务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我们能够根据机器人的特点把技术服务做好。”
“质”“量”兼顾精研核心技术
今天,中国在机器人产品的销售量方面的增长非常快,这在提升中国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快速发展的隐忧。提及“中国制造”,许多人便不由自主地将其同“低质高量”画上了等号。而国产机器人走向市场,必然需要在机器人的可靠性上做足功夫,对于“基本功”薄弱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而言,更需要从基础做起。
上一篇:汽车制造升级路:智能制造携手数字化工厂 下一篇:四方电气着眼未来 转型升级因势而动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www.is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