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是日本福岛3.11核泄露事故三周年。中国重启核电建设的信号越来越明确。3月11日,中国核电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孙勤在“两会”上直言:“核电马上就到春天了”;3月12日,环保部核安全局就核电安全改进情况答记者问,称2015年核电厂安全改进任务可全部完成;而备受争议的内陆核电建设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启动。
核电的春天已到来?
3月11日,环保部官网公布了《国家核安全局相关负责人就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安全改进等情况答记者问》(下称“答记者问”),表达了官方对核电安全抱有充分信心,被视为中国核电重启的前奏。
国家核安全局负责人称,目前中国投入运营的核电机组共有17台,其中包括福岛后投入商运的两台机组,一直保持良好的安全业绩,迄今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2 级及其以上的运行事件。
这份“答记者问”还称,中国在建的核电机组有31台,约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的40%,建设质量均处于受控状态。中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系统,在核电厂周围实行24小时监测。多年监测表明,核电厂周边环境辐射水平处于天然本底正常涨落范围。
国家核安全局负责人还称,结合对日本福岛核事故教训的研究成果,中国已要求运行核电厂、建造核电厂2015年前分别完成10项及14项的安全改进任务。
在安全改造方面,截至2013年底,目前正在运行的核电厂,除1项长期研究项目仍在推进,其他项目均已实施完成;5台首次装料的核电机组均在装料前完成了全部的改进行动,其他项目也在按计划推进。
可资佐证的是,3月7日,正值惊蛰后第二天。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党组书记孙勤就对媒体表示,“惊蛰刚过,现在核电也处于惊蜇的状态,马上就到春天了。现在艳阳天可能还没到。但惊蜇过后,就进入了万物复苏的阶段了”。
孙勤还提出,核电发展要走资本运作的道路,中国核电集团期望能在2014年启动IPO。他表示:“等到福岛事件过了以后,核电复苏了,开始进入正常性建设的时候,我想我们就能够开展IPO,希望能够在今年把它上市”。
“2014年将开工一批核电项目”
核电项目重启,其实已纳入新一届政府的发展规划。而此前,国家能源局等也出台了支持核电发展的政策。
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开工一批核电项目”。相关表述是这样的:2014年,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
此前的1月2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明确要求, 2014年,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较之2013年实际新增221万千瓦,增加近三倍。
国家能源局上述《意见》还提出,将“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制订核燃料技术发展总体战略规划,保障核电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2月24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聘请13位国内核电领域知名专家作为第一批“国家能源局核电科学发展咨询专家”,为推动《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有效实施,提供咨询支持。
推动核电发展,政策支持非常重要,但如何消除公众对安全的担忧也必须考量。
日本福岛3.11核事故满3周年前,日本放送协会(NHK) 的一项调查表明,认为“应该减少核电站”和“应该废除全部核电站”的民众高达76%,认为“应该维持现状”的民众占22%,而同意“应该增加核电站”的民众仅占1%。
在中国,内陆地区人口众多,能源消费以煤电为主,能源结构亟待调整,核电是电力供给的重要选项。但是,在内陆地区建核电厂,只能依靠江河提供冷却水,安全风险很大。加之民众对官方的信任度不高,上马核电项目的争议一向很多,此前已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
公众疑虑制约内陆核能重启
3月6日,《中国能源报》引述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在政协经济界小组会议上的话表示:“虽然发展内陆核电需要慎重,但是,我们觉得下一个五年计划,还是应该有序地把内陆核电搞起来。”
上一篇:政策助力 风电行业迎来“第二春” 下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打造智慧城市 提升生活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www.is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