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5月8日,广州市举行产业转型升级大会,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总目标:力争到2016年,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结构优化、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实现金融辐射力、创新驱动力、总部控制力、产业聚焦力、环境软实力“五个显著提升”。其实,在原有增长模式遭遇瓶颈后,各地都在力推产业转型升级。而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企业有机会做大做强,给投资者也带来丰厚回报。像2009年10月登陆创业板的机器人上市以来复权价最高达到293.25元,最新复权价也超过240元,累计升幅超过360%,与同期沪市大盘累计下跌33%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近期新兴产业公司的股价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但在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的背景下,一些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公司有望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新快报《赚钱》记者也深入了解本土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进展,希望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启发。
到2016年,广州全市将有约50%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80%以上。
可否想象在2020年一天的早上,你手中的咖啡、脚上的跑鞋、开的爱车都是由一双双充满金属质感的机械手来完成?偌大的工厂和流水线上不再有身着蓝衣的打工女孩的身影,而是由一群高度智能的工业机器人来代替勤劳的产业工人。
这一幕,其实并不遥远。按照5月8日亮相的《广州市加快新业态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送审稿)》,到2016年,广州全市将有约50%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而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80%以上。同时,广州将拥有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年产10万台(套)工业机器人整机及智能装备的产能。在广州市政府最新公布的一份激励政策里,描述了广州城2020年的制造业变革的愿景。
无独有偶,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位美国专家今年提出:“当我们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相结合,将会发生一场制造业的革命。它使得美国企业家在本地建厂开工,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这样,中国还如何能与我们竞争?美国注定要重新获得制造业的领导权,而很快就该轮到中国去担忧了。”
尽管还有人怀疑机器人的“呆萌”能否完全取代产业工人,但是,号角响起,制造业的铁甲时代已经铿锵到来。
据了解,目前广州聚集了20多家左右如广州数控、广州启帆、敏嘉制造、广州机研院等一批工业机器人生产、研发和集成应用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中国机器人市场一度几乎全被国外品牌占据,目前销量前十仍均为国外品牌,外资独资或合资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高达96%,但包括广州数控、沈阳新松、广州启帆等国内本土品牌机器人(销量为1112台)的市场份额也从无到有,升至4%,包括广州数控、巨轮股份等都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虽然整机制造企业规模与国外相比仍差距不小,但在政策大力支持下,相信与国外品牌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本土企业开始竞逐中国机器人市场
技术上有差距,胜在性价比和售后服务
今年4月中旬,国际机器人联合会(FIR)英文官网最醒目的简讯是关于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加入FIR的消息。
实际上,FIR一直看好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据其统计,2008-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平均每年安装量约15000台,即使在全球经济萧条的2009年,销量也在逆势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并预言称,中国或在201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到时,中国国内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将超过2万台,保有量将超过13万台。
在国内,另一个制造大省浙江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机器换人工程,计划未来5年,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的机器换人投资,除此之外,中国还有12个城市成立了机器人产业园,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政策补贴到产业园的建设,工业机器人在中国都迎来了空前的热度。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新度教授表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递减效应,人力成本的上升某种程度上开始超越过机器成本,从而引发企业打破生产惯性改变成自动化生产。
大企业升级换代需求强烈
上一篇:GE电能转换事业部协助武钢建设未来钢厂,满足中 下一篇:广州数控2013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近500台,同比增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www.is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