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导航菜单
文章正文
挑战与新生 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的中国制造业
作者:  发布于2014-09-14 22:35    文字:【】【】【
       

  中国制造正在面临劳动密集型行业优势逐步丧失的危险。而制造的比较成本被削弱,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国际投资回溯等,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下中国制造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发达国家在技术和产业方面占据领先优势,这对于新兴工业国家形成极大的挑战。

2014北京国际工业智能及自动化展览会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想象这样一幅场景:未来企业在生产鞋的时候,先通过扫描设备,对客户脚的大小、形状进行扫描,生成三维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制造出鞋子,再通过物流,直接将鞋子送到客户面前。

  同时,在制造过程中,有一个信息载体记录客户的个性化数据,并作为生产的指导。比如,如果客户是平足,那么在制作鞋子的底面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软硬度,从而实现了生产过程中工人与客户的信息沟通。

  这是国内一些公司正在尝试的一种生产方式,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典型案例。

  “理论界和产业界普遍认为,世界正处于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引发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开端。”工信部部长苗圩在近日举办的2014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说。

  记者在论坛上同时了解到,由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信部等部门开展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正在持续推进中,并就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优先行动提出了建议。

  相关专家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应紧紧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大大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制造强国的进程。

  新业态兴起

  在5月7日~9日举行的2014北京国际工业智能及自动化展览会上,广州数控展出了面向搬运、喷涂、焊接等应用的多款机器人,该公司展位的负责人、广州数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助理宋健忙得不可开交,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客户的咨询和洽谈。

  忙碌间隙,宋健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从2011年以来,广州数控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几乎是翻番式增长,2013年销量接近400台。

  “在东南沿海一带,中小企业特别多,但自动化程度不是很高,同时,这些企业规模有限,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对他们的影响较大,所以,很多企业对工业机器人都有迫切的需求。”宋健对记者说。

  宋健的这些感受,是正在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缩影。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苗圩说。

  关于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苗圩认为,有两个趋势值得关注。首先是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向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

  在苗圩看来,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是感知、采集、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使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柔性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

  比如德国提出的工业4.0计划,就是通过“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把产品、机器、资源、人有机联系在一起,推动各环节数据共享,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

  另一趋势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带来了新的业态模式,并对传统生产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互联网理念扩展到了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催生了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从而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可以实时互动,使得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大量趋同,而是更具个性化。

  其次是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比如,中国商飞制造公司为研制ARJ21支线飞机,组建了广域协同平台,实现了全球10多个国家,104家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研发和制造。

  “全机结构零部件约31000多项,中国商飞承担了7000余项,占22.5%,这就是典型的网络化制造。”苗圩说。

  他还指出,信息技术的渗透,还促使传统制造企业向跨界融合企业转变,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生产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边际也日益模糊。

  机遇与挑战

  正在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恰与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因此,也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周济在论坛上指出,我国的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的发展过程,而中国要后来居上,则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

上一篇:三菱电机即将在2014CIMES北京机床展粉墨登场 下一篇:菲尼克斯 自动化展 IA 云技术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www.isch.com.cn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2-2018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