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年龄逐渐老化、用工成本迅猛增加、用工荒日益凸显等系列问题,迫使陶企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通过技术力量转变劳工身份,让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加快自动化进程已演变成行业的重要课题,这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了解,当前我国陶业自动化装备的年产值已达2亿元,约有80%的陶企使用相应的自动化设备。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我国陶业的自动化程度仍较为低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现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高科技化将是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之一。
国产装备稳步发展
在陶瓷生产中,深加工、分选包装、仓储物流这三部分的自动化程度最低。而用工数量最多、人工成本最大的部分,莫过于生产线末端由分选到包装的整个程序。目前国内陶企一条生产线的用工人数大多都在100-130人左右,尾端工序的用工量就超过了一半。
从高温的窑尾下砖、抛光线前的上砖、抛光线后的对色分选拣堆成垛、瓷砖包装前的品质检测、不同方式的包装码托、运输装箱等,都具有劳动强度大、生产条件差、招工难度大的弊端,这些也是自动化程度亟需提升的环节。
而自动化最大的优点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可以使机器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或者命令自动进行操作或过程控制。
据了解,1983年佛山市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第一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由此拉开了我国陶业自动化的发展大幕。特别在2000年之后,国人自主研发出了具“中国特色”的自动化装备和技术,而自动包装线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随着自动包装线的应用普及,分选包装工序的用工需求已不足原来的1/3。目前70%以上的陶企都使用了该设备,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在佛山市鼎吉包装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吉”)销售经理彭智云看来,我国陶机行业逐渐摆脱了以单纯模仿西方工艺与装备的发展路线,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市场与生产模式的创新发展道路。
“国内陶机的自动化经历了模仿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到根据国内生产需求改进设备,再到现今拥有自主研发的陶机生产线的发展阶段。”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达机电”)包装线技术部经理梁耀棠说,“基于价廉物美,我国陶机自动化设备现今基本占领了国内市场及亚洲市场。”实际上,我国陶业整体已达到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原料制备、压制成型、窑炉烧成、深加工及自动包装均有相应的自动化装备。
不过一位陶企负责人表示,目前国产自动化装备在功能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还略有欠缺,这是影响企业选用自动化机器的最大因素。为此,国产自动化装备还需在这两方面有所提升。
自主创新缩短差距
某陶企负责人向记者回述,他2005年去泰国某陶企参观时,当时约5条窑的工厂里,员工却不超100人。至今想起,仍让他不由感叹海内外自动化水平的差距甚远。
众所周知,中国陶机发展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特别在自动化技术的层面仍有待提升。
前两年的广州陶瓷工业展上,意大利西斯特姆(SYSTEM)集团的展位上,每天都围满了观看该企业产品和视频宣传片的观众。片中,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瓷砖却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自动生产,甚至连装运瓷砖的叉车都是无人驾驶,自动运送生产好的瓷砖到码垛区域,让围观的观众惊讶不已。
从西斯特姆车间自动化程度达到如此水平,再到国内陶企很多还在使用劳力生产相比,国内的自动化发展之路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有行业人士分析,与国外比较,我国陶业人力成本高的原因来自两大方面:一是两国物流环境有异,海外采用“托盘式”包装,转运次数少,瓷砖无需使用包角;国内则采用木箱包装,转运次数多,因此要采用包角。国外现成的包装技术不适用于中国,国内没有相类似的技术可以借鉴。二是生产产品的种类不同,国外以生产中小规格的釉面砖为主,不需深加工,且对产品色号要求不大,省去很多自动化工序;国内以生产抛光砖为主,需深加工,且对产品质量要求高,所需的自动化工序自然繁多。
上一篇:低压电器:撬动温州第一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下一篇:物联网成2014高考盘点新兴战略性最热门专业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www.is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