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导航菜单
文章正文
装备转型需要中小企业“群狼阵”
作者:  发布于2014-09-14 22:31    文字:【】【】【
       

  目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国装备制造业虽然每年都以增长的速度前行,但整体发展方向仍处于迷茫之中。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在低迷期求活并获得发展,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发展中的转型升级?这不仅对于装备制造业,而且对于整个中国制造业而言,都是关系到未来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

  据工信部统计,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1/3,稳居世界首位。我国多数装备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随着人口红利消失、生产成本上升、供应充足与过剩,转型升级对于装备企业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事实上,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转型升级的概念早在“十五”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被提及。但多年过去了,许多转型升级仍流于形式。靠“老路子”实现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现状依旧未改,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引导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成为转型升级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装备企业大而不强,缺乏配套的

  “专、精、特、新”小企业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曾在公开场合强调,“十二五”时期,要继续鼓励、引导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一方面,支持大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引导中小型企业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基础建设,广泛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突出专、精、特、新,从而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据记者了解,在我国装备制造领域中,不仅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而且相当数量的企业居于装备产业链上游或者是基础支撑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装备产业链所能达到的高度。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能源装备体系中“重主件,轻配件”、“进口国外先进零件”等观念一直较为顽固,产生了制造能力强、研发能力弱;依赖引进技术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少;生产产值高、工业增加值低;单机制造能力强、系统集成能力弱等缺陷。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大型装备制造业普遍存在设备标准滞后、产业链不规范和门槛过低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品转型升级。在产业构成中,国有企业占支配地位并且按照自己的“习惯性”进行发展,使不具备“统一”价值观的中小企业在生存与发展上处于“风口浪尖”的状态。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政府对企业存在条件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

  2013年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局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绘制了一份中小企业“生命曲线图”:近五成企业生存时间不足5年,死掉的企业平均寿命仅6岁。因此,推动中国装备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必须将中小企业从被“风口浪尖”的生存状态调整到更容易发挥内在活力与创新能力,使这种正能量可持续并易于为产业所吸纳的格式。否则,转型升级仍将只是空谈。

  学习国外企业发展思路

  中小企业不走“寻常路”

  资料显示,在美国工业市场上,由于中小企业富于创新但自身融资不易,联邦和地区政府都会在政策上予以扶持。政府将致力于形成一种鼓励创新、促进中小企业繁荣的环境,并努力实现小企业永久性的税收减免。为此,美国政府还制定了《小企业法》,专门成立小企业管理局,尽可能对小企业的利益给予保护、援助、指导和扶持,以保护企业的制度。

  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中小企业由于其资金、人才相对于大型装备企业更弱,因而其技术开发需走一条不同于大企业、更不同于独立的科研院所的道路。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培育应与其市场定位一致,瞄准细分市场着重在企业的独特性、精细化上下功夫。在设备技术开发机制上注重整合、规划各种可利用的社会技术开发资源,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吸收利用国内外相关先进的装备科研成果,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专利保护。

  据了解,在国际装备市场上,大型装备制造业都在实施品牌战略,争取打造核心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样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中小企业而言,培育、打造优质的设备产品或服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质表现。中小企业应适时实施名牌战略,打造知名品牌,用品牌保护自己的市场。在产业开发力度上,大力开发核心产品,能为企业核心能力培育提供物质保证,同时发展核心产品会使企业避开在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开拓核心品牌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

上一篇:风电产业渐趋回暖 态势明显 下一篇:热炒智慧城市背后的“冷思考”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www.isch.com.cn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2-2018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