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导航菜单
文章正文
瓶颈待破 节能服务业需加快创新
作者:  发布于2014-09-14 22:29    文字:【】【】【
       

    “有人形容现在搞合同能源管理有三个不容易。”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日前在北京对记者表示,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

  何炳光认为,节能服务产业必须通过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融资创新和政策创新,使节能服务产业迸发出更强的活力。

  “三个不容易”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但是,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形势比较严峻。用何炳光的话说,现在搞合同能源管理有三个不容易,找项目不容易,做项目不容易,分享效益更不容易。

  首先是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开拓难度加大。部分用能单位生产效益下滑,缺乏开展节能改造的压力和动力,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其次是技术创新能力滞后。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规模较小,缺乏自有核心技术,特别是为客户提供整体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不足。

  再次是融资瓶颈制约不容忽视。实体经济运行困难,金融投资机构出于风险控制考虑,压缩信贷投放规模,造成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比以前更加困难,难以满足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最后是节能服务市场诚信体系有待完善。部分用能单位诚信缺失,不按规定履行合同,甚至出现违约现象,挫伤了节能服务公司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节能服务公司的健康发展。

  目前,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何炳光说,就像长跑比赛中运动员出现的疲劳期,只有从根本上强筋健骨,增强行业发展耐力,才能尽快度过疲劳期。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升行业整体实力,努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何炳光表示,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融资创新和政策创新,使节能服务产业迸发出更强活力。

  多方突破谋发展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节能服务产业也必须在多方面加快推进创新战略。

  技术产品是开展节能服务的重要支撑。节能服务公司拥有了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或技术集成能力,也就握住了开拓市场的“金钢钻”。通过技术改造为用能单位挖掘出实实在在的节能潜力,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是节能服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何炳光说,当前,节能服务公司要积极参与节能技术创新,依托产学研平台,开展联合攻关,围绕高效燃烧、高效换热、余能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和电机节能等市场应用广、节能潜力大、需求带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相关技术装备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多样化的业态模式是节能服务产业保持活力的源泉,也是节能服务公司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何炳光认为,节能服务公司要基于市场需求,开展节能服务业态创新,在节能效益分享型、能源费用托管型和节能量保证型业态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融资租赁、节能服务超市运营等新型业态,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

  此外,要依托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由提供单一技术产品向提供能源审计、节能诊断、工程设计、实施改造和咨询评估等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转变,打造完整的节能服务产业链条。资金如同工程项目的血液,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必须有充裕的资金作保障。

  加强融资创新就是从根本上增强节能服务公司的造血能力。何炳光表示,各类金融、担保机构,产业基金和风险投资要针对合同能源管理特点,设计开发新型金融产品,拓宽节能服务融资渠道。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交易融资。

  与此同时,要强化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合作,用足用好国际组织资金,通过合同能源管理优惠贷款、节能服务公司滚动转贷、股权融资等形式,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政策方面,节能服务产业从本质上讲是政策和法规驱动型的产业。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但是受财政支付转型影响,必须面对现有政策红利减少的现实,必须向政策创新要红利,走出一条真正基于市场的新路子。

  何炳光透露,政策取向将由直接扶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向培育节能服务市场转变,发展定位由市场化机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进一步强化对用能单位的节能法规标准约束,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切实增强用能单位节能的内生动力。

  政策导向仍是关键

上一篇:埃夫特机器人出口韩国 下一篇:2014台北国际计算机展 “台达智能能源屋”展现智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www.isch.com.cn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2-2018 苏州瑞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